为什么神农架是生物的“诺亚方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神秘神农架魅力多样性植物篇 为什么神农架是生物的“诺亚方舟”?

为什么神农架是生物的“诺亚方舟”?

2024-06-27 0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神秘,神奇,神往之地。

神农架,相传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以尝百草,因而得名。她位于北纬31度,这是一条神奇的纬度,沿线上下分布着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几大河流入海口、四大文明古国、三星堆、金字塔……

在这些世界奇观面前,神农架的神秘和特别也毫不逊色,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

未解之谜

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这大概是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神农架,全称神农架林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直属湖北省管辖。这里也是我国首个获录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的“三冠王”之地。

3000多年来,古籍中不乏对野人的记载,近现代在神农架也常出现野人目击事件。1976年、1977年、1980年中科院曾在神农架进行科考,却只发现了毛发、脚印、粪便、竹窝等痕迹,并未捕获野人实体。

此后,古人类学家周国兴鉴定“野人毛发”为染色的人发或动物毛发,并认为“野人脚印”是由动物脚印变形而来。武汉标本馆馆长唐兆子表示“野人”不可能在神农架的崇山峻岭中直立行走,只有从山林来到平地上才会具备解放双手的条件。武汉大学动物学教授胡鸿兴认为“要证明一个物种的存在,必须发现它的族群——只有单个个体的物种没有繁衍后代的能力”,而若有族群就不可能这么久未发现。

最终,1999年1月12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召开了有动物、生态、生命、历史、古生物等学科权威人士参加的研讨会,断言神农架不存在“野人”。林业部也首次对外宣布:神农架没有“野人”。

野人之所以能点燃人们的热情,不仅是因为神秘,也因为它可能与人类起源有关。在主流的观点中,进化的过程是树杈状的,我们与现存的各种猿猴是树梢般的“表亲”,共同祖先皆已灭绝,无法直接探知。而野人,似乎具备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有思维及语言能力等“人的特点”。

尽管不少专家认为神农架不存在野人,但也有一些人持保留观点,目前仍在对野人进行探究。神农架地形复杂,山大林深,很难做到彻底考察,既无法直接证明野人存在,也无法直接证明它不存在。

但抛开野人,神农架还有许多奇珍异兽——它们确实存在。这里有大规模的白化动物,包括白熊(甚至雌雄老幼兼备)、白蛇、白獐、白麂、白龟、白金丝猴、白苏门羚、白皮鹭、白冠长尾雉、白毛冠鹿等30多种,举世罕见。

在自然界,异常白化的个体极易被发现并捕食,也极易因缺乏黑色素被阳光伤害,难以生存,非常稀有。其成因跟人类的白化病类似,一般是源于隐性基因表达使体内缺乏酪氨酸酶,影响了黑色素的生成(正常情况呈白色的动物并不属于白化动物,它们的体色与生存环境相适应)

有人认为,神农架山间相对封闭,动物容易近亲繁殖,产生基因异常。也有人认为,“白化动物”可能是另一物种。一般而言,白化个体除了颜色,与其它个体没有差别,但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陈人麟却发现:白熊能自己搭窝,比栖息于树或穴居的黑熊聪明;不冬眠;杂食,与以肉食为主的北极熊有所区别。而这些是幸存下来的古老物种,还是演化形成的新物种,亦众说纷纭。

神农架的地质景观也不甘平凡。在木鱼镇有一条“潮水河”,地处深山,却像海洋般有“潮汐”现象,可以一天涨落两三次,一次持续半小时多(可能与溶洞中水的虹吸现象有关)。神农架也有冰洞,烈日炎炎的夏天洞内却结满冰晶,上演着“冰火两重天”(可能与岩石导热性及溶洞结构

走进深山,还可见会飞的“松鼠”(被称为“鼯鼠”,前后肢间有飞膜,可以滑翔);鸟中“蝙蝠”——具备回声定位能力、栖息在幽深洞穴的短嘴金丝燕(它们发出的声音肉耳可听见,非常热闹)……

“诺亚方舟”

一切都从地质地理的独特开始。

距今19-10亿年前,神农架总体处于海洋环境,沉积形成了一套厚达4000多米的碳酸盐岩,它被命名为神农架群。其中发育有大量的叠层石,主要由蓝藻活动形成。而蓝藻,正是地球上最早产生氧气的生物,它们用几十亿年的“努力”使地球含氧量上升,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基础。叠层石,正是这一伟大过程的见证。

蓝藻约从35亿年前出现。它们会分泌黏液,黏液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化石。层层叠叠,仿佛年轮。

距今约10亿年,晋宁运动使神农架抬升为陆地,距今约8亿年这里又被海水淹没。距今7-6亿年前后,整个地球异常寒冷,平均温度低于零下30°C,从两极到赤道都被冰雪覆盖,冰层可达几公里厚,因此被称为“雪球地球”。在冰期与间冰期中形成的冰碛砾岩,默默做着忠实的记录。 冰期结束,环境的变化使这里出现了一层特别的沉积:盖帽白云岩。此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里也保存有三叶虫化石。到了距今4亿年的泥盆纪中期,神农架再次成为陆地,两栖类动物大鲵开始出现。而中生代的燕山造山运动,使得神农架抬升为华中屋脊,西高东低的地势“拦”下了东来的暖湿气流,降水汇成了河流,不断对山体冲刷改造,银杏类植物也逐渐繁盛。

新生代时,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神农架继续抬升,流水有了更大势能,加速切割出深V字形的大峡谷,溶蚀碳酸盐岩形成百变的喀斯特地貌,比如恢宏的石林、硕大的岩溶盆地、错综的溶洞、纷繁的地下迷宫……大约距今3000万年时,神农架已经近乎现在的模样,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威严竦峙,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米,而最低的石柱河海拔只有398米,巨大的高差更添雄奇壮丽的味道。距今300万年左右,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期,最寒冷的时候冰川可以延伸到中纬度地区,直接覆盖了陆地的1/3,就连处于北纬31°的神农架都受到了影响,至今留有冰川遗迹,最高峰神农顶的金字塔形角峰就与冰蚀作用有关。

极寒的气候造成不少动物灭绝。而神农架,位于大巴山山脉东端,北侧不远处就是秦岭山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了天然屏障,阻隔了一定北方来的寒流(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与秦岭山脉的阻隔作用有关)。 神农架本身,也处于长江流域较为温暖的气候区;而且高差大,崇山峻岭“顶住”严寒,低海拔处空气密度大、相对保暖,如果按每100米垂直高度相差0.6摄氏度粗略计算,超过2700米的高差可以“缓冲”出十几摄氏度的生存空间,部分洞穴可能还有地热;这里地形地貌复杂,不乏局部小气候,多种生物总能找到合适的庇护所,得以大量幸存,神农架也被称为生物们的“诺亚方舟”。

其中的一些生物,“近亲”已经灭绝,它们孤立地活在世上,进化比较缓慢,现在存活的种类和古老化石中发现的特征相似,被称为“活化石”。神农架就有银杏、水杉、红豆杉、珙桐、鹅掌楸等近百种“活化石”植物,还有大鲵、小鲵等“活化石”动物,颇有一种它们被神农架所“封存”的感觉。

珙桐,中国特有植物,开花时2片洁白的大苞片像鸽子飞舞,又称鸽子树,约在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出现,第四纪冰期时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灭绝。

大鲵和串珠状的卵。因为叫声像婴儿哭,又称娃娃鱼,约从3.5亿年前出现,体长逾1米,大的和人身高有一拼,夜行动物,雄鲵负责孵卵。

比生物更具古朴感的,是地层。在世界范围内,神农架的地层保存很完整,几乎含有10多亿年间地球变化的各个痕迹,沉淀着悠长的诉说。

十字路口

神农架地形与气候的交互影响庇护了古老的生物,也催生了这里的丰富。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神农架就处于这个区域。同时,它还处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边缘,再向东,就是第三阶梯低矮平缓的丘陵和平原地带。两个分界线在此交汇,使神农架具备了“十字路口”般的特征:东西南北迁徙的动物常会途经此处,它们身上也往往附着有许多的植物种子。

神农架气候适宜,地形多样,各路生物总能找到心仪的居所,这里便越发热闹;而丰富的动植物又意味着充足的食物来源,于是吸引了更多生物在此,愈加壮大为自然乐园。

现在,神农架有4000余种植物(0.03%的国土面积拥有1/10的植物种类),1000余种野生动物,囊括北至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至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还有世界范围内很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是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神农氏在此尝百草的故事,确实有自然基础。

因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神农架有42种特有植物,甚至以自身命名了16种之多:神农架唐松草、神农架冬青、神农架崖白菜……

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到神农架考察,发现了数百种在西方植物界从未记载过的新种;他从神农架及中国西部带回的200多种花卉、上百种树木,成为了西方上千种园艺植物的祖先,可以算是西方的园林之母。

神农架不乏有特色的植物。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野间,常可见一片片箭竹王国。箭竹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是熊猫的重要主食之一,虽然现在神农架大熊猫不多,但可见竹鼠,它们栖息于地下,把箭竹“拉下来”吃,从地上看,只见地面凹陷,一根箭竹很“顺滑”地一截截矮下去,很快消失不见。 高山上也常有高山杜鹃争奇斗艳,秋冬叶片也并不脱落,而是卷成筒状,在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保证空气流动,不至于被冰冻起来。还有一种重要植物泥炭藓,它可以吸收超过自身体重25倍的水,也正是因为它的收集和调节,没有外来河流、仅靠降水补给的亚高山上,可以常年存在1065公顷的广阔水域,形成了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生物提供了家园。

大九湖湿地,这里有梅花鹿、云豹、林麝、白鹳等珍稀动物,以前的人们也依赖这里的水源,有娘娘坟、卸甲套等遗址。

神农架出名的动物里,川金丝猴要算一种,它最大的特征就是金毛、仰鼻。因为金色的毛发,川金丝猴被认为是美猴王的原型(其它金丝猴并非金色)。它们常年栖息在高海拔森林中,氧气相对稀薄,而鼻梁骨越短,越有利于吸气,漫长的进化后只留下了两个鼻孔。但这也有坏处,每逢雨天,平日活蹦乱跳的混世魔王们只能低着头安静休息,以防雨水灌进去,一下变成了沉思者。

本来,川金丝猴被认为主要分布在四川,但人们在追踪野人时却无意发现了它们。这种濒危动物,在神农架有1500只左右。

中华蜜蜂是最古老的蜜蜂,进化史有7000万年,也是我国特有种。在神农架,约有450多种花卉可作为蜜源,它们因为不同海拔的气温差异,从山脚到山巅依次绽放,中华蜜蜂就跟随它们,飞越整个神农架,仿佛传播春天的使者。而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常会自制木质蜂箱,享用古老蜜蜂酿制的新鲜味道。

现在,崖壁蜂箱已经成为了一道景观。村民把蜂箱建在崖壁上,主要是为了防止野熊偷蜜。

神农架山高谷深,常年可见壮阔云海,它们也似一层迷雾,掩藏着众多秘密。

参考资料

《自然密语:神农架》CCTV

《神农架》CCTV

《真的有野人存在吗?》央视网

《为什么不相信神农架野人》网易新闻

《中科院科学家公布25年前考察结果 神农架没有“野人”》南方新闻

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官网

神农架旅游资讯网

神农架国家公园网

《沧海桑田话神农——神农架的地质变迁及影响》CCTV穿越神农架大型科考直播报道

《神农架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基本特征》,赵常明、陈伟烈

《北纬30度的绿色奇迹,神农架地质奇观》,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

《地貌形态丰富的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矿业报社

《自然谜题·暗水谜窟》CCTV地理·中国

《自然谜题·幽洞暗影》CCTV地理·中国

《自然谜题·幽谷奇声》CCTV地理·中国

《神农架的新谜团》CCTV走近科学

《湖北神农架动物白化之谜,黑色素引起的白化病》探秘志

《地球档案 国家地质公园之旅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植物地理》,应俊生、陈梦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北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北自然观察手册》,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